牛年新春,中國文物報社聯袂40余家文博機構,眾籌數百幅文物藝術品圖片,于多地同步奉展給公眾。徐州博物館圍繞展覽主題,特別甄選館藏精品書畫、考古發掘出土的歷代文物以及各類民間藝術作品組成特殊單元。期盼展覽中耕地播種、載拉運送,雄壯威猛、憨態可掬的牛兒們,讓您追憶起往昔歲月、鄉土鄉愁的那份美好,并在納福迎祥的佳節喜慶中汲取勤奮務實、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。
結合展覽和節日,徐州博物館策劃了一系列線上線下青少年教育活動。
一、線下活動
1、“牛年誰最牛”——博物館里做牛牛
活動內容:通過教育員的講解,帶領同學們走進“牛”的世界,一起探索自然界里的牛牛,學習農耕文化,了解博物館里關于“牛”的文物。找到心目中的最“牛”的文物,讓我們一起來做牛年最“牛”燈。
活動時間:2021年2月15日上午10:00-11:00
活動地點: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
報名方式:詳見下一期官方微信,掃描二維碼報名參加
2、“牛年伊始,疫去福來”迎新春青少年生肖藝術剪紙活動
活動內容:《牛轉乾坤——辛丑(牛年)新春生肖文物主題展》在徐州博物館舉辦之際,向青少年介紹十二生肖傳統文化。讓青少年們了解、參與、親手制作我國一項美好的民間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剪紙。希望新的一年鼠去疫消,牛轉乾坤。
活動時間:2021年2月17日上午10:00-11:00
活動地點:徐州博物館學術報告廳
報名方式:詳見下一期官方微信,掃描二維碼報名參加
二、線上活動
1、春節傳統年俗
線上發布時間:2020年2月5日
我國過年歷史悠久,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,有許多還相傳至今,如買年貨、掃塵、貼對聯、吃年夜飯、守歲、拜歲、拜年、舞龍舞獅、拜神祭祖、祈福攘災、放鞭炮、放煙花、游神、押舟、廟會、游鑼鼓、游標旗、上燈酒、賞花燈等。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,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,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。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,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。
2、十二生肖的故事
線上發布時間:2020年2月10日
永遠講不完的中華故事,總也聽不厭的民間傳說。十二生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有代表性的重要民俗之一。早在《詩經》中就有記載:“吉日庚午,即差我馬。”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,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。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。根據后來出土的文物考證,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確已存在,如此算來,也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。
3、歷史中的“牛”
線上發布時間:2020年2月19日
牛是人最早馴養的一批動物之一,千百年來一直陪伴在我們左右。于是在人類的各種藝術創作中都能找到那可親又可敬的身影。也正因為牛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,所以各時代的牛的作品也就因為這些時代生活的不同,而呈現出各自不同的特點。從這些“牛”的身上,我們隱隱可以看見一個時代,以及這個時代里的生活和精神。
4、春節風俗各不同
線上發布時間:2020年2月19日
中國人南腔北調,十里不同音,百里不同俗。你知道什么意思嗎?每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習俗和文化,所謂鄉音難改就是這個道理。雖然各是各的風格,但這些為我們帶來的只有奇妙的享受而無任何不適,我們的體內流著相同的血液,心里有著共同的追求,那些優良的習俗傳承著上一代留下的文化,是作為后輩的我們必須進行傳承的。
5、趣說元宵節
線上發布時間:2020年2月26日
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燈節,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,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古人稱“夜”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,所以稱正月十五為“元宵節”。元宵節是我們中國的民間傳統節日,各地有不同的元宵節習俗,關于元宵節,也有不同的趣事。
三、線下展覽
牛年新春,由國家文物局指導,中國文物報社、徐州博物館等全國40余家文博單位聯合展出,徐州市文廣旅局主辦,徐州博物館、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承辦的“牛轉乾坤——辛丑(牛年)新春生肖文物主題展”拉開帷幕。讓觀眾追憶起往昔歲月、鄉土鄉愁的那份美好,并在納福迎祥的佳節喜慶中汲取勤奮務實、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。
四、線上展覽
1、VR虛擬漫游
利用近年來出現的虛擬現實(Virtual Reality,簡稱VR)技術,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了徐州博物館最重要的幾處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,提供使用者關于視覺、聽覺、觸覺等感官的模擬,讓使用者如同身歷其境一般,可以及時、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。
徐州博物館VR虛擬漫游點此連接進入
2、3D 文物鑒賞
文物用傳統二維圖片展示的方法會導致大量細節丟失,針對以上弊病,我館采用最現代化的三維數字建模技術及模型貼圖技術,將最局代表性的文物進行了3D 掃描處理,獲取了細節繁多、信息豐富的三維模型數據及全彩真紋理,使之可以克服時間及空間的阻礙進行隨時的參觀。
徐州博物館3D文物鑒賞點此連接進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