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2月6日至7日,由江蘇省考古學會、徐州博物館(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)聯合主辦的“江蘇省考古學會2019年年會”在徐州召開。來自南京博物院及各市博物館、考古機構、高校院所的140位代表參加了此次年會。
會議開幕式由江蘇省考古學會副理事長、徐州博物館原館長李銀德主持,江蘇省考古學會秘書長、江蘇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周潤墾、江蘇省文物局文保處副處長陳朋光、徐州博物館館長李曉軍分別致辭。會議特邀江蘇省考古學會理事長、江蘇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作了《考古發掘與遺產保護》的主旨報告。在兩天的會議中,42位專家學者分別從江蘇地域文明的考古新發現及成果、文化遺產保護、公眾考古及其他考古相關的問題等多角度作了學術發言。學術會議部分結束以后,召開了江蘇省考古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,會上選舉產生了新的學會常務理事、理事長和副理事長。
徐州古稱彭城,自古為華夏九州之一,擁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。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桑梓故里,是西漢楚國、東漢彭城國的重要封地,兩漢400年間為徐州留下了極為豐厚的漢文化遺存。多年來,徐州漢代墓葬考古取得了豐碩成果,經統計,共發掘漢代諸侯王陵墓、列侯和劉氏宗室墓、官吏豪室墓及各類中小型平民墓葬近3000座,其中兩漢諸侯王陵墓共發現9處21座,成為“兩漢文化看徐州”的核心支撐。
徐州博物館館長李曉軍在致辭中說,考古是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,是探究地域文明、傳承歷史文化、涵養城市品格的重要抓手。徐州的考古工作以改革開放為分水嶺,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,前一階段工作以中國科學院考古所、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、江蘇省文物管理委員會、江蘇省文物工作隊的工作為主;后一階段工作主要由南京博物院和徐州博物館主持,特別是21世紀以來,徐州地區考古工作全面邁入正軌,并呈現三個方面的特點:一是徐州地區的地域文明更加清晰,新石器時代考古、漢代考古、明代城市考古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;二是徐州文博隊伍不斷發展壯大,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完善,徐州博物館獲得考古發掘團體領隊資質,設立有專門的文保科技中心;三是漢文化景區、龜山漢墓、茅村漢墓、白集漢墓、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等一批文物保護機構、遺址博物館在考古工作的基礎上相繼設立。
據悉,徐州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建設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,截至目前,徐州現有國保單位9處、省保單位34處、市保單位264處。近年來,徐州市在回龍窩歷史街區規劃建設徐州城墻博物館;在市中心古彭廣場中心商圈規劃建設徐州地下城博物館;持續關注和高度重視土山漢墓二號墓考古發掘工作,并將其作為城建重點工程項目,規劃建設土山漢墓遺址博物館,為推動徐州考古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。